四川省汉源县面对经济总量较小、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严峻考验,积极探索以算感恩账、算奉献账、算问题账为主要内容的“算账工作法”,有效整合党建组织资源,找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点,让群众感恩、让党员明责、让干部清醒,推动干部群众携手共进,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算感恩账,让群众知晓“恩从何来”“惠在何处”
扶贫先扶志。为解决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引导群众饮水思源、紧跟党走,汉源县在村(社区)通过类比算账的方式,公开向群众算好惠民政策账,逐项列出群众近年来享受的惠民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的情况,把党和国家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投向基层的真金白银一笔一笔“算”出来,做到政策、流程、数额、对象、结果5个公开。按照“一户一薄”原则,制发《精准扶贫算账记录薄》3500余册,分基本情况、发展账、收入账、感恩账、变化账五个板块,每月对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项目资金扶持、生活旧貌新颜对比等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全程真实反映脱贫过程和成果,让群众作对比、看变化、谈感受。县乡村三级干部采取“讲、传、送”灵活多样的方式,结合“三为汉源?爱家树风”、“院坝大讲堂”等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比过去看现在”“比幸福看未来”“比村风看村貌”等主题宣讲活动,教育群众从思想根源上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算奉献账,让党员明白“自己是谁”“应该为谁”
在农村党支部中推行党员能人“双承诺”制度,通过本人提诺、支部审诺、公示承诺等步骤,引导党员能人立足实际开展公开承诺。建立履诺记实制度,采取纪实登记、每月打分、季度公示、年底考评方式,由村级党组织对每名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对践诺表现突出的党员择优推荐为“星级”党员表彰对象;对承诺落实不好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围绕“承诺—履诺”,党员能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县1000余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爱心团队”“志愿小组”,深入贫困村开展便民、认领、互助、社会“四类服务”1700余次,解决群众最迫切困难824件,党员能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劳务扶贫、智力扶贫新路子,形成了“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党员责任区帮带、党员先行承包带动”等帮贫促富模式,贫困群众脱贫有人带、有人帮,从心理上真切感受到了党员干部“扶真贫、真扶贫”的真情实感,从情感心理上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算问题账,让干部清醒“要干什么”“要怎么干”
以结对联户100%、蹲点入户100%、服务到户100%“三百工程”为载体,对标村“摘帽”、户脱贫退出标准,“五个一”帮扶干部走到脱贫一线,深入开展“四访四问”活动算“问题账”,把准“穷脉”锁定任务,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措施,采取定人、定标、定措施、定期限予以解决,着眼以产业长远发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劳务、销售6大脱贫路径谋划脱贫致富出路。大力实施“先锋工程”,累计投入党建扶贫项目资金95.8万元,在63个贫困村实施了党建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产业。大力实施“筑巢工程”,与四川农业大学等12所高校开展“校地共建、助推科技扶贫”活动,整合农业技术专家和“土专家”“田秀才”力量开展专项技术培训,通过“农民夜校”和驻村农技员田间地头指导培训困难群众,帮助803户贫困户嫁接核桃、苹果166.7万芽。大力实施“造血工程”,党组织搭台,鼓励企业、专合组织、帮扶单位送产业、送商标、送就业岗位到贫困村,积极推广“电商+扶贫”模式,形成了以供销e家、赶街网、乐购农村为代表的电商扶贫产业群,全县63个贫困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42个,引导贫困群众思发展、谋发展、搞发展,从行动上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通过“算账工作法”,汉源县着力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度不够、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形成了“干部群众受教育、感恩回报促和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精准扶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