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晚8点20分,一场百年一遇的山洪从石棉县回隆彝族乡黑林沟、老熊沟卷着巨石奔涌而下,山洪所到之处,房屋、耕地被夷为平地。
在山洪来临之前,回隆彝族乡党委已将群众疏散转移,但仍造成12人死亡、7人失踪。灾情发生后,该乡党委第一时间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组织全体乡村组干部、民兵等共计120余人投入到抢险救灾中。他们沉着应对,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用忠诚谱写了一曲基层党委众志成城战洪魔的壮丽诗篇。
提前转移群众
将灾情损失降低到最小
7月4日晚7点半,回隆乡接到暴雨预警,乡党委召集所有乡村组干部和党员开紧急会议,下达提前疏散转移群众命令。
不到半小时,所有乡村组干部、民兵共计120余人投入到提前疏散转移群众工作中。
回隆村同心组村民袁大爷回忆,在山洪到来之前,村民兵连长袁贵全就带着群众从家里撤离出去,“如果不是提前撤离,我们早就被冲走了。”
在回隆村、凉桥村、石龙村、叶坪村,乡党委紧急疏散转移群众3800余人,在山洪到来之前,将群众安全转移,确保将灾情降到最低。
同时,乡党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成立“7·4”特大山洪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灾情统计、物资接收与发放、抢险救灾、善后工作等8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开展救援。
随后,全体党员、村组干部紧急动员,全乡300余名党员突击队员、200余名民兵应急抢险队等人员迅速集结,投身抗洪抢险。
抢险中,得知吉新公司尚有26人被困,突击队不顾滚滚山洪,进入吉新公司将26名被困群众营救出来,并安全转移。
不畏艰险
始终战斗在抢险救灾最前线
7月5日上午8点过,在新康石棉矿基地,乡党委书记王述蓉满身是泥,双眼通红。她站在一座被山洪肆虐而倾斜的危楼下,和消防官兵一起展开搜救工作。
当时,乡党委所有党员干部已奋战了一夜,但她说:“大家都很疲劳,但我们不能休息,现在搜救群众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不能休息……”
在回隆村同心组,大学生村官张然挨家挨户进行灾情统计。虽然他满脸倦容,步伐沉重,但仍然认真进行统计工作。突发山洪导致道路中断、停水停电,加上持续暴雨,4日晚,灾情统计工作组就迅速组织受灾村组党员和村组干部进行灾情的初步统计和收集,对全乡3个村、5个企业,受损、倒塌房屋等进行逐一排查,为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了及时恢复道路、供水、电力、通讯,该乡党委组织突击队,和相关部门一起战斗在抢险第一线。在回隆村,乡党员干部和市、县抢险人员卷起裤腿,越过湍急的河水,将一根根倒塌的电线杆重新竖立、夯实,并协助抢险人员抬电缆、拉电线。
7月5日,群众临时安置点恢复供电。
设置临时安置点
保证群众安全过渡
7月5日中午12点,在回隆乡明德小学一楼,乡党委干部顾不上疲劳和饥饿,为受灾群众发放矿泉水和面包等干粮。而在教室里,党员和干部正在为受灾群众搭建临时铺位,每人一床被褥、一个床垫,在地上还铺上一层厚厚的彩条布,防止湿气侵蚀受灾群众。
乡民兵连民兵背着药桶对人员聚集、卫生死角进行消杀。这些民兵都是经过县卫生防疫站培训的,能协助乡卫生站进行卫生防疫工作。“一定要保证大灾后无大疫。”在三个临时安置点,都有村组干部发放防暑、预防感冒发热等药品,乡卫生站医护人员也随时监控临时安置点的卫生防疫情况,保证个别生病群众得到及时治疗。
随后,该乡党委又在回隆乡中心学校等两个临时安置点搭建起灶台,方便受灾群众做饭。
凉桥村受灾群众侯蓉说,目前,他们已经领到了过渡补助,而且每户人都有了独立的临时小家,洗衣、做饭不用愁。
抢险救灾工作已近尾声,王述蓉表示,如何恢复群众的生产生活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该乡将对耕地上堆积的大石块采取爆破措施,然后进行清理,恢复耕地,进而恢复受灾群众的生产。实习记者 谭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