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村位于中缅边境,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陇把镇的贫困村,村民以汉族、景颇族为主,全村8个小组共2400多人。2015年初,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361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2015年9月,德宏州委统战部科长思治明被派往龙安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当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党支部软弱涣散……”思治明初次到龙安村调研后说,“村班子作风懒散、没有活力,讲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
针对这些情况,龙安村首先从村党支部建设入手,在村两委换届中,选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进入班子,同时对支部委员进行了明确分工。
姚永留去年换届后上任龙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机制,在驻村工作队支持下,2016年5月成立了“龙安村党员爱心互助会”,着力解决扶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互助会已发展党员会员73人,由上级党组织、挂钩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捐款,企业及社会各界资助,共筹集资金12万余元,主要帮扶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孤寡儿童等。”姚永留说,互助会已对24名大学生、8名困难群众资助资金8万多元。
龙安村党支部除了给一些困难群众及时破解燃眉之急,支部班子成员还在产业发展方面带头示范。“在种桑养蚕及砂糖桔、黑木耳种植中,姚永留等党员同志带头先行先试,建厂办厂、外出取经,给犹豫不决的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思治明说,群众思想上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进一步增强了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龙安村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带动发展120亩蚕桑种植、600亩连片砂糖桔种植、200亩稻荷鱼养殖、21亩黑木耳种植、2个林下养殖基地等产业,不断巩固贫困户增收渠道,夯实发展基础。
龙安村景颇一组的张木栽家是个贫困户,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村里的黑木耳基地干活。“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收入70元,还能顾家,过去几个月已经领到6000多元。”
姚永留说,黑木耳基地合作社社员和用工都来自贫困户,他们除了做工收入,还可以分红,截至今年3月,毛收入就突破80万元,共为群众发放效益资金40余万元。
陇把镇党委书记甘朝良说,通过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就业、自主创业,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有机融合,也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办法。
2016年底,龙安村脱贫出列,还剩3户8人建档立卡户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9%。
姚永留说,原来“软弱涣散”的党支部变成了带动群众发展的“动力车头”,战斗堡垒作用逐渐显现。2016年,龙安村党支部被陇川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新华社昆明3月24日电 记者姚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