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仁市按照“加强基层党建、夯实执政基础”的目标,以开展“三级联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等为契机,从源头上多渠道多层次创新工作方法,使党建工作的强大活力得以充分彰显,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2009年,地方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7.29亿元增加到46.49亿元,增长70.36%;财政总收入由2.1亿元增加到3.67亿元,增长74.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41元增加到3750元,增长47.58%。
城乡联建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
为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统筹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该市先后开展了“市直部门包村帮扶”、“双千帮扶”,“为民办实事、团结建和谐”,以及“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村、企业、学校)”,“百千万工程”,“党建扶贫队”等党建帮扶活动,积极探索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的有效机制。
今年,该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践行宗旨教育的深入推进,又以“三帮三促”(帮助加强培训,促进素质提升;帮助搞好服务,促进工作规范;帮助清理思路,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城乡党支部联建活动,将113个有帮扶能力的市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与130几个行政村(社区、困难企业、学校)党支部建立联合支部,由原村(社区、困难企业、学校)党支部书记担任书记,联建部门支部书记任副书记。联建支部把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会搬到农村开展,帮助联建村培训村民,分析村情,挖掘发展潜力,理清发展思路;号召机关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开展“大走访、大培训、大帮扶”活动,与困难群众、计生户建立“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帮扶对子,通过捐资助物、协调资金、争取和申报项目等,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通过支部联建,机关党员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执行能力大大提升。近年来,全市联建帮扶单位共为基层村(社区)党支部办实事13107件,帮扶和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2.8亿元;帮扶和争取各种物资折币2013.4万元,培训党员、群众10.7万余人次,帮助20130余名人实现脱贫。全市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格局在城乡党组织的互帮互助中得到建立和巩固,并逐步走向常态化。
两网三创 实现社区服务城市全覆盖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量的地区性、社会群众性和公益性工作逐渐向社区转移,给社区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为了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铜仁市按照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四进社区”要求,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围绕如何创新社区党建活动载体、如何服务城市建设和管理、如何服务城市群众等问题,先后开展了四次现场交流会,总结出了“两网三创八进社区”党建活动新载体,即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创建学习型社区、文明社区和平安社区,广泛开展了卫生保健、文化娱乐、治安消防、环境美化、政策宣传、就业服务、济困帮扶、物业管理等八进社区服务活动,这一做法在全区得到推广。市直机关、办事处、社区三级联动,层层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最大化地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实事。
该市还将“三会一卡”、“党员承诺制”、“点题服务”等工作引入社区,开展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等12项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使“两网三创”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实现了由过去以社区建设为主到建设、管理和服务并重的转变,形成条块结合的社区“大党建”格局。
如今,铜仁市18个社区的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已覆盖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各类服务网点达260多个,社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志愿者服务人员达4000多人,组成志愿服务队伍427支,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建设管理与发展。
末位整改 筑牢党组织软弱涣散防火墙
基层组织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经常会有一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后反弹、滑坡等。针对这一现象,铜仁市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推行了以“一定三建”为主要内容的“末位整改”制,先后有13名作用发挥不好的村干部被组织调整,19个测评排名靠后的基层党支部被限期整顿,为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敲响警钟。
科学划定预警线。参照“五好”标准,制定了各类党组织量化细则,划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四个等次,每个等次都有相应的参考标准分值,95分为好等次,预警线为95,85-94为较好等次,预警线为85,70-84分为一般等次,70为预警线,70以下为差等次,每半年开展一次量化考评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对考评结果进行排名,接近、低于预警线或排名靠末的,明确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改,促其转化。
建立责任机制。市委书记、乡镇和部门党委(党组)书记、专职副书记、村(基层)支部书记“四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承担被确定为软弱涣散的下一级党组织的整改责任,市级负责党委(党组),党委(党组)负责所属党总支或党支部,支部负责党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建立监控机制。全市以市委党建办为中枢,乡镇党委为主干,市直部门党委(组)、各级领导联系村、农村党建扶贫工作队为分支建立监控网络,实行季度询查和月报制度,动态掌握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运转情况。2008年末,市委对排查出的卜口小学、武陵冶化、市食品公司和二建司党支部等4个软弱涣散组织,成立4个帮助指导小组,采取“一支一策”进行重点整顿。2009年7月,对作用发挥不好的六龙山村班子发出了预警通知书,乡党委通过启动《不称职民选村干部待岗学习办法》,使待岗学习的村主任主动辞职,并于今年4月补选了新的村主任。
建立预警档案。全市以党委(党组)为单位,建立基层党组织班子特别是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班子的信息资料储存库,准确掌握后进支部动态。2009年底,全市通过对21个基层党委、524个基层党组织进行考评,评为“好”的党组织375个,其中,在“好”与“较好”之间预警线上的有7个;“较好”123个,在预警线以下19个;“一般”23个,在整改预警线上5个;被评为“差”3个。对这评为“差”的三个党支部,所属地党委及时下派工作组进行重点整顿,其中有2个得到了转化,今年“七一”还受到了当地党委的表彰。
三会一卡 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新模式
九十年代,地处铜仁市城郊的铜江村,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迎来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村级集体经济迅速达到1000多万元。村里有了钱后,如何用好钱、管好钱,村民最关心。在市委有关部门指导下,村党支部及时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到村级管理,以村民代表会、理事会、监事会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三会制”应运而生。理事会主要由村支两委会组成,主要抓全村重大工作的决策制定与落实,监事会由村民代表大会在全村范围内选举产生,负责对理事会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监事会会长由支部书记兼任,村民代表大会是村里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议批准理事会、监事会各项工作决策。三会环环相扣,互相促进。
“三会”民主管理制的成功运用,更多的是把所有村内事务的落实过程和结果都交给群众,请群众全程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使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得到有机结合,让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使群众放心了,也让村干部更能放开手脚抓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铜江村成了明星村,相继受到各级党组织表彰,2006年,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
该市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认真总结并全面推广“三会”民主管理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村务党务“一卡通”,即将上年村务决策、财务监管、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下一年工作安排等内容制作成小卡片,分发给每户村民,让村民了解村级及自身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各种问题、机遇,使“三会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村级工作的透明度也进一步增加,让干部更“清”、群众更“明”,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大大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待岗学习 破解基层干部管理难题
取消农业税以后,村级组织的自治性得以充分显现,但也为村干部特别是民选村干部的管理带来了难题,少数民选村干部出现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够等现象,村民意见大,反响强烈。可是启动罢免程序又极其复杂,且不一定达到罢免目的。对此,该市通过多年探索,于2008年出台了《铜仁市不称职民选村(居)干部待岗学习办法》,为民选村干部管理找到了新的途径。
该办法根据村干部的现实表现,界定了不称职九大类待岗学习标准,采取“上评下、下评上”的方式,组织乡镇有关站所和群众对村干部的工作和现实表现进行考评和满意度测评,被认定为不称职的民选村干部,由乡镇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谈话后仍不整改的,由当地党委作出待岗学习,待岗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到一年,其岗位职责由基层党委从该村(居)原班子中指定一人或下派干部临时负责;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教育和帮教为辅。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并得到半数以上群众认可后,恢复其原职务或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岗位,学习考核不合格者,则继续延长待岗学习期限,直至换届,以防止不称职民选村(居)干部谋求连任;待岗学习期间按不超过其报酬标准30%发放补贴,延长待岗期间则全额停发,并纳入村级工作奖励基金进行管理使用。
自推行不称职民选村(居)干部待岗学习办法以来,全市先后有6名村干部受到待岗学习处理,其中4名民选村干部视其学习表现恢复了工作岗位。参照这一办法,还对5名执行力不强、全村工作推进难的村支书进行了调整和撤换,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和监督缺位的问题。
便民超市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桥梁
2007年以来,铜仁市抓住农村赶集的习俗,按照“乡村联动、集中办公、统一受理、分类办理、专人承办、限时办结”的原则,依托党组织,在集市所在地建立了乡、镇、村级便民利民综合服务中心(站、点),将综治、司法、民政、国土、建管、计生、新农合、农技、畜牧、组织关系接转等站所及其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到办事大厅,开展“一站式”服务,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将有关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法规、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进行公布,统一设置导办台,引导群众办事,普遍受到群众好评,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便民超市”。在不赶集的时候,有的乡镇还把这种服务做到每家每户,组织站所及村干部下到农户家,了解群众需求,并归口上报乡镇站所或分管领导,把能办理的及时办理,待赶场时直接反馈给群众,减少群众办事环节和时间。
如今,铜仁市17个乡(镇、办事处)、113个村(社区)、4个城市小区都建立了“综合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站或点)”,构筑起了全覆盖的便民服务体系。据初步统计,全市自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工作以来,共接待群众10万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3万多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9500多起。
产业党建 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新支点
铜仁市是一个“两欠”程度很深的山区农业县。为找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该市准确把握市情,提出了“优质米、生态畜、淀粉薯、特色菜”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加强产业型党支部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实施了“一帮双带”党员致富工程,整合涉农、扶贫等项目资源,让一批“能人型”党员村干部先富起来,按照“党员服务区”的形式,把富裕了的村干部划分责任区,开展党员带富“承诺制”,采取组建各种协会、担保贷款、提供技术帮扶等方式,带动周边3-5户党员或群众进行创业。近三年来,全市先后建起了能繁母猪、牛改良点90个、山羊养殖基地15个、生态猪标准化养殖小区72个;建起高标准蔬菜基地和蔬菜示范基地6100亩,速生蔬菜基地3800亩。
这些产业建起来后,铜仁市还积极引导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种特色产业协会,并在这些产业链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立党组织,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不断优化扩大产业,引领全市农村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13个,从业党员达1300多人,建立产业党组织26个。灯塔办事处党委在7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了4个产业型党支部,吸收社员412户1563人,建起了3000多亩的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1个省级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碰柑园和1个香菇产业基地等,“马岩蔬菜”和“康乐牌香菇”品牌已走俏周边市场,老百姓的钱袋子日渐鼓了起来。(段堂余 田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