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成都市青羊区社区党组织将换届。为让更多党员报名参选、投票,青羊区在前不久下发通知,要求社区对辖区“持证”党员情况进行全面摸底。
“持证”是成都市党员出现的新变化。2008年下半年以来,适应全域成都发展和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需要,成都市试行《党员证》制度,为所有党的组织关系在成都市的党员和成都市外流入的流动党员颁发《党员证》。两年来,已为15.83万人颁发《党员证》,占成都市党员数量的1/4。
按照规定,《党员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证明政治身份、转接组织关系、记载学习活动情况、行使党员权利并接受救助帮扶。 为什么试?党员流动频繁不少常年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在绿洲大酒店工作的魏建新1988年入党,因工作变动大,流动性强,组织关系一直放在老家。“慢慢地,由于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也就淡化了自己的党员身份。”这种“相对分离”情况一直持续到进入绿洲大酒店,单位党组织要求他转组织关系时才有所改变。
在两年前的成都,和魏建新一样的流动党员大有人在。
成都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唐美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园区或飞地工业、产业化农业、跨区域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加快了城乡党员的流动,流动党员数量逐步增多,党员队伍日益呈现出从业多样化、活动范围扩大化等特点。
与此同时,由于党组织与党组织、党员与党组织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身份核实制度和责任落实机制,导致部分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等现象较为普遍,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教育难组织”等问题日益凸现。
这种状况还导致另一个问题:部分党员主体意识淡漠,与统筹城乡要求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具体的工作方式,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因此,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上,必须进行改变。”唐美说。
怎么试?建立五大体系增强党员归属感
试行《党员证》制度,并非简单的发个证。
以《党员证》为载体,成都市提出,以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核心,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信息管理体系、党员服务体系、党员培育体系、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党员共管机制五大体系为构架,探索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第一步,明确《党员证》的功能定位。首先是政治身份证明,记载党员基本信息,证明党员身份;其次记载学习活动情况,由党支部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党内表彰、民主评议等情况进行登记,作为考核评议的重要依据;最后是行使党员权利凭证,把试行《党员证》制度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党员可持证参加注册地党组织的学习、培训等活动,对党务公开内容、党内重大决策事项、工作推进情况等提出质询,促使党员主动 “亮证”。
第二步,严格《党员证》管理。实行《党员证》注册登记制度,具体分为:初始注册登记、组织关系变更注册登记、选举注册登记。党员领取《党员证》后,由所在党支部进行初始注册登记。成都市内,党员组织关系发生变动后,应在转往党支部进行组织关系变更注册登记。参加党内选举的党员,由所在党组织进行选举注册登记。
第三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关部门联合制发《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办法》,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库。
效果如何?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增强了党员主体意识
五大体系中,一个重要基点是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成都市委组织部介绍,传统的党员管理机制中,比较注重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而对如何做好党员服务帮扶着力不够。一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工作压力较大,他们更加渴望在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方面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两年来,依托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基层党校、村(社区)活动中心等资源,采取区(县)建中心、乡镇(街道)建站、村(社区)建点的模式,成都建成各类党员服务中心(站、点)1094个,初步建成覆盖城乡、资源共享、城乡一体的党员服务网络。
青羊区构建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党员创业援助基金和党员援助服务中心的“两基金一中心”党员服务激励机制。自“两基金一中心”运行以来,已累计统筹各方面资金8200多万元,其中发放慰问金、定额补贴和购买医疗保险金等救助资金374万元,协助13名党员业主融资7700多万元,帮助2176个家庭脱贫,带动了43名党员创业,帮助4500多名党员群众实现就业。
通过建立健全服务、教育、激励机制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实现了城乡党员地位同等、权利同质、服务均衡,也激发了党员内在动力。一些党员主动持证进入社区、企业调研,一些流动党员主动找到当地党组织,要求转入组织关系,报名旁听党委会议的更是成倍增加。
“事实证明,通过试行《党员证》制度,较好地破解了城乡党员管理‘二元’分割难题,实现了城乡党员管理‘无缝对接’,搭建了党员积极有序参加组织活动和主动亮证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麻渝生说。(记者 周前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