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组织部门做好“三服务”,实现“两满意”的重要职责。笔者认为,当前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要增强计划性,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制度化。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对领导班子和中层职位的干部配备情况进行摸底分析,在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内,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制定好次年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年度计划。2008年底,通州区根据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任职年限、年龄等因素,排出了12个科职领导岗位,其中正科职领导岗位4个,副科职领导岗位8个,定于2009年进行竞争性选拔。2009年底,该区又根据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情况,排出6个正科职岗位(乡镇镇长职位),定于2010年初进行竞争性选拔。从2004年起,该区每三年开展一轮机关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工作。2007年,拿出15个重点、热点中层职位进行跨部门竞争上岗,9名同志实现了跨部门上岗。2010年,进一步加大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力度,结合第三轮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跨部门跨乡镇交流重要、热点岗位中层干部100名左右。
要创新选拔程序,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科学化。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程序设计是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整个选拔工作的成败。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合理确定选拔范围、选拔方式和考试测评方法,既要集中组织统一考试测评,也要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干部群众进行公开民主推荐;既要重视知识水平的测试,更要重视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测试。以通州区2009年12个科职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为例,对专业技术要求不是非常高的岗位,报考资格条件上适当放宽,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具备与所报职位要求相当的资格,均可报名。选拔4名正科职人选时,在笔试前增加首轮民主推荐程序,由全区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对每个职位进行投票推荐,各职位按得票高低以1∶10的比例确定进入下一轮竞争人选。2010年,针对部分区级机关主要负责人和部分镇镇长人选空缺,采取了以“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为主要内容的差额选拔方式选拔6名正科职人选。
要提高透明度,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公开化。如何保证竞争性选拔工作公平公正是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公开程序、阳光操作,是体现公正竞争的关键所在。通州区制定出台了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进行竞争性选拔干部过程中,坚持做到全程公开竞选职位、资格条件、程序方法、阶段成绩和任用结果等,并主动联系新闻媒体,由新闻发言人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整个选拔程序进行公开,打破干部选拔工作的神秘感。笔试工作全权委托省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面试也都是从外地邀请评委,同时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100人左右当群众评委,进行现场打分、现场监督。2009年在竞争性选拔正科职职位面试时,还增加了全体区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一起担任评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