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棉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建强红色阵地、拓宽教育载体、突出教育实效为着力点,聚力打造党性教育同理论教育、价值教育、能力教育相结合的党员教育“红色矩阵”,赋能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发挥优势建强“红色阵地”。依托安顺场国家4A级景区等红色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新场村—马鞍山—安顺场”红军长征行军体验线路、素质拓展训练基地、新场村“红色文化学堂”“红军渡”“开仓放粮”等现场教学点位14个,开展红色研学460余场次,吸引各地学员2万余人。打造“川矿记忆”文化公园和川矿记忆陈列馆,建成雅安市首个工业博物馆,开发文物遗存“忠字碑”、全省模范坑道“1248”坑道等教学点位,编写微党课《从一块石头说起》,开馆至今接待游客58万人次。围绕有场所、有师资、有资源“三有”标准,在安顺村、回隆村等8个产业发展重点村建设市级重点“乡村学堂”1个、标准学堂7个,举办党员培训120余场,覆盖农村党员和群众8000余人次,实现党员教育随时学、随处学、有所学。
拓宽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围绕红色精神传承之路,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开发《强渡!1935》剧目1个、红色主题实景史诗剧《安顺记忆》《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精神》讲座2堂、《信仰的力量》等微党课4门,打造“悲喜安顺场、坚定信仰之路”等红色主题教学线路4条,实施“1935红军街”“火把夜话广场”等红色项目17个,举办现场教学“红色讲堂”,确保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互促互进。采取“理论课堂+教学基地+实践活动”模式,整合党校、农业、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利用上龙包种养循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中心2个绿色点位,研发藤编工艺、草科鸡养殖等特色课程20门,开展枇杷品种选育、藤编课程劳动技能培训等培训班70余次,覆盖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围绕乡村学堂建设,组建集党员骨干、“土专家”“田秀才”、船工后代等为一体的县级党员教育师资库,担任讲师授课300余次。
突出实效激发“红色动能”。抢抓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机遇,安顺村、挖角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投入资金20万元,在王岗坪乡建立全市首个景区红色驿站,打造党建文化区、学习阅览区等4个区域,吸纳党员干部60余名,组建志愿服务队5支,形成“1+N”服务体系,协助接待游客12.77万人次。以“石棉组工”等线上平台为载体,打造“云上课堂”,用“网线”拉近学习“里程”距离,推送学习资料4600余次。借助“身边榜样”开办“身边课堂”,依托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分章节、分领域、分众化宣讲60余场,覆盖全县7000余名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