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全县探索打造“乡村学堂”,通过完善阵地建设、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运行机制、丰富培训内容,有效提高农村党员教育成效。
教室搬到广大农村,努力实现阵地共联。针对党校师资不够、场地限制、覆盖人群有限和农村党员学习机会少、积极性不高、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依托村会议室、文化活动中心、闲置学校等场所建立培训教室,有效拓宽学习阵地。组织部门牵头统筹宣传部、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因地制宜打造村级教学实践点。目前已打造特色鲜明、机构健全、师资充沛、运行良好的乡村学堂3所,让普通农村党员在家门口享有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
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努力实现供需共振。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安排专人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上门问需等方式,了解党员群众意愿,收集课程设置建议,编制需求目录。目前,已收集群众需求建议60 余条。针对种养疑惑,邀请农经技术专家、种养能手深入一线现场教学,传授剪枝培土、病虫害防护等实用技术;针对救灾减灾常识缺乏问题,将防汛救灾知识课堂“搬”到堤坝上、防火警示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年以来,“乡村学堂”共开班40余次,开设农技课程18堂,轮训农村党员900余人次。
名师下沉基层一线,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从全县各单位择优挑选一批思想素质较好、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骨干、先进典型人物等担任授课老师,引导本地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以及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乡贤、企业家等人员加入授课队伍,打造开放式“乡村学堂”师资库,实行动态管理。对技术示范性强、需求量大、群众反响好的课程,依托教学实践点开展推广教学或巡回授课。目前,师资库中国体育彩票APP下载有授课老师25名,筹备党员教育、村集体经济发展、创业、农村实用技能等精品课程15堂,对反响反应好的种植技巧课程开展巡讲8次,覆盖群众300余户。
培训覆盖更多群体,努力实现成果共赢。按照课程分类,将村“两委”成员、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有相关技术需求的农村群众分别纳入相关培训范围。针对因农忙错过集中授课时间等情况,依托“川善治”、天全党建等网络平台,将一些群众需求较大、反响较好的特色课程进行录播,确保有需求的党员群众在不同时段接受培训。针对部分党员行动不便难以到场的问题,开展“党员月月行”活动,深入临时教学点、党员家中进行送课上门。参训学员结合学习体会和自身实践,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乡村夜话、板凳会等形式,向其他党员群众传播授课内容,不断提升干群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创业带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