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采访,就《意见》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问:为什么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答: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深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创新和方式方法转型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而这方面问题还不少,比如,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强化服务解决基层组织突出问题,这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有力举措,必将极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第二,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其中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比如乡村治理、社区治理,还有社会治理等。同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需要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有利于改进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第三,这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推进建设。但由于基层党组织处在一线,广泛分布在党员和群众中间,各方面的服务任务更直接、更具体、更聚焦、更紧要,更应体现“服务型”的要求。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把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为实现党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处在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最前沿。迫切要求加强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创新服务群众的组织形式,深化与群众的“鱼水”感情。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问:怎样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与强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答:我们党是执政党,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党长期执政、更好执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也必然围绕这个根本目的来开展。基于此,《意见》提出,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基本定位、基本属性,着眼于履行党的政治责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一是明确政治任务。就是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担负政治责任。就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三是彰显政治特征。就是要有严肃的组织生活、严明的组织纪律、严密的组织体系。四要强化政治功能。就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等作用,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可见,搞好服务是手段,发挥作用才是目的。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功能强了,战斗力自然就强了,二者有机统一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体实践中。 问:怎样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答:《意见》提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这“五个服务”是以党章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依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各领域党组织的职责,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内涵的总体概括,也是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工作的根本要求。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是服务。就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是服务,着力点是服务,落脚点也是服务。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服务型”,必须推动其工作向服务紧扣,功能定位要明确服务,工作理念要凸显服务,工作重心要转向服务,重点任务要聚焦服务,检验标准要突出服务。各领域党组织要紧扣“五个服务”开展工作。第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根本是服务群众。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五个服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最终指向和目的都是服务群众,都是为了让群众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握“服务型”的内在要求,首先要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落实“服务型”的具体任务,关键要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衡量一个基层党组织是否是“服务型”,根本要看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效果如何,群众满意不满意。第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注意正确处理“五个服务”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首先,服务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发展在现阶段很重要的就是服务改革。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长期的历史任务;而改革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其次,服务民生说到底是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善民生。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不尽相同。服务民生侧重生产生活层面和社会管理;服务群众,侧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体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这也是对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再是,服务党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群众需要通过服务党员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党员是服务的主体,也是服务的客体。作为党组织要关心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但也要从严教育和管理,为他们更好服务群众、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问:怎样理解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 答:《意见》提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这主要是考虑,各领域党组织职责任务不一样,情况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服务,这是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根红线,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题。以“服务型”为统领,可以使整个基层党建目标更加聚焦,有利于各领域统筹推进。具体来讲,一是要以服务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内容,就是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活动方式、基础阵地、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建设,都要朝着“服务”转型,为增强服务功能、建强服务队伍、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打牢工作基础。二是要以服务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领域,就是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一盘棋”谋划,聚焦服务、突出服务,按照“服务型”的目标要求,既各自突破,又整体推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答:《意见》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达到“六有”目标,即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六有”目标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是领导班子,骨干是党员干部,基础是服务阵地,抓手是服务载体,保障是制度机制,标准是群众满意。这个目标的提出,使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轮廓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具有把关定向的作用。这个目标涵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素,既有班子也有队伍,既有自身建设也有群众评价,既有内部运行也有外部保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过去基层党组织相关领域,也提出过类似目标,比如农村“五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等。应当看到,“六有”与过去提出的这些目标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脉相承的,是在继承以往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要求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概括新发展。 问: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意见》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有5项任务,即强化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骨干队伍、创新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格局。首先,强化服务功能,结合农村、国有企业、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指出了清晰的工作路径。第二,健全组织体系,主要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的变化,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强调在抓好传统领域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抓好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既要按照地域、单位建立党组织,又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第三,建设骨干队伍,强调抓好“三支队伍”,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加强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履行服务职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第四,创新服务载体,提出要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比如,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开展服务;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等。第五,构建服务格局,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应该看到,5项任务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同时也是就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而言的,具体到各领域各行业系统,还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问:如何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推动工作,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意见》针对当前实际,提出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5个方面的方法措施。各地各行业系统要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和载体,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实践,运用和落实好这些方法措施,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把工作引向深入。一是精心谋划设计。这方面,一定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防止工作从概念到概念、从文件到文件。要认真研究谋划本地区本行业系统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和推进步骤,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措施。二是要突破重点难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内容很多,要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善于通过解决一些主要问题、突出问题来推动工作。从现阶段来看,各地区各行业系统要重点解决组织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顺畅、领导班子不健全、工作制度不完善、经费场所保障不落实,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不好、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三是坚持上下联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级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综合协调,以上带下,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困难和问题。四是强化典型带动。运用典型示范、标杆引路,是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效办法。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各地区各领域都要挖掘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树标杆、作样板。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五是跟踪督查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党组织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 问:如何建立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保障机制? 答: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支持,特别是人财物方面的保障。《意见》涉及到的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落实报酬待遇等激励政策和制度规定。《意见》提出,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按照这些要求,一方面要很好地落实已有政策规定,比如,村党组织书记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上级党组织要给予适当工作津贴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比如,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建立报酬待遇联动增长机制,探索实行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干部津贴补贴制度等。同时,还要认真执行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政策规定,注重选拔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进入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或到上级机关任职,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使他们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发展、退后有保障。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把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把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预算;多渠道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等等。在支持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和便民利民举措方面,重点是建立落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三是完善服务资源统筹机制。这也是加强服务的重要保障。主要是“三个统筹”,即加强行业统筹,各系统各部门给基层安排任务,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并以基层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加强城乡统筹,推行部门包村、企业联村、村居共建,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区域统筹,引导区域内不同类型党组织共创共建,实行强村带弱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组织基层干部跨区域挂职培训锻炼。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倾斜和支持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