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陈叶军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时,将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作为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
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8月17日上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线访谈,以“干部人才工作”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对人才发展的相关问题做了详尽论述。
人才立党 人才兴党 人才强党
“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个爱才、惜才、聚才的发展历程。90年来我们成就的每一项事业,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吴江说。在立党之初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我们造就了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国以后,在建设社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创新、创业、创优的奋斗过程中,我们开创了人才辈出的新局面。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有一批的优秀人才,我们的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功,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能迈得又大又快。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才发展问题放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立党、人才兴党、人才强党。只有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才能让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优先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我们是否能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看是否能让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吴江指出,中华民族的复兴,说到底就是将中华民族建设成一个经济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这有赖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当今时代,一个国家国际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科技实力的竞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说,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地球上最丰富的矿藏是在人的脑子里,影响人类前途的不是石油等矿藏,而是人类智能的挖掘,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据测算,像美国这样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国家,人力资本的贡献度要高出实物资本的三倍多。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必须优先发展。只有用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的行列,我们才能够真正走向民族复兴。
大胆用人 以人为本 补上“德”这一课
在实施人才强国、走向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选人用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吴江表示,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只有选人用人坚持五湖四海了,我们的事业才能就兴旺发达。对于具体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来说,选人的视野要宽,用人的范围要广,选人用人要不分地域,不讲身份,不惟资历,不惟学历,选人用人要凭能力、看业绩,不拘一格,要坚持公平公正、竞争择优。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的民族一直有两条对立的选人用人路线,一条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另一条是任人唯亲的路线。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就是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任人唯贤则宽,追求五湖四海;任人唯亲则窄,只认小圈子、小集团。
选人用人才坚持“五湖四海”,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多选人,在公开透明的程序下推荐人,就是要在多岗位的交流识别人才,就是要尊重群众在选人用人中的民主权力。
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之初多次告诫全党,我们用人的胆子不够大,要大胆用人。这个胆子指的是什么?就是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选人用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敢用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这样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是更加兴旺发达。
大胆用人,任人唯贤,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科学用人,以德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吴江表示,总书记提出的这“五德”标准是一个亮点,把“德”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讲得非常透彻。德是我们平时讲的用人的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具体表现为干部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度,是一种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是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今天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之所以还要特别强调“以德为先”,是现实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
首先,当今领导干部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源之一在于这些领导干部“缺德”。 “以德为先”就是要解决当前干部的“缺德”的问题。
其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尤其要强化以德为先。要保持高学历、高的知识水平,更要保持高水准的道德修养。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干部人才所面临的各种诱惑越来越多。面对诱惑,保持心灵净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这考验着我们所有的干部,也考验着我们这个党。
最后,“以德为先”反应出了群众的呼声,是群众对领导干部评价的一种回应。实际上群众最不满意的就是干部“缺德”,反映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主要是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欺上瞒下、对群众缺乏感情,这归根到底是德的问题没有解决。
敢为事业用人才 需要“有破有立”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吴江表示,敢为事业用人才,需要“有破有立”,需要“立”的是“以人为本”,因事择人,按科学规律选人用人;需要“破”的是那些旧制度和不良的选人用人的标准。
吴江认为,“人人皆可成才”的观点,既是我们新时期的人才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皆可成才”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必要的或重要的理念,是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人人皆可成才”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才之路,只要尊重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按规律去培养人、使用人,就可以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理想。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关键是创造一个人人皆可成才的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打破目前出现的“应试成才”、“资历成才”、“职称成才”、“文凭成才”的各种门槛。
吴江表示,所谓敢为事业用人才,就是坚持以用为本,并将之制度化,这是一个“立”的过程。用人是一个制度的过程,因此,敢为事业用人是用制度来推进的过程,敢为事业用人才,简单地理解就是四个字:因事择人。因事择人是规律。
我们现在的选人用人,太多以考为本、以评为本、以资历为本、以学历为本,甚至有没有户口都成了用人的依据。所以说,敢不敢为事业用人的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破”——打破一些旧制度和现行管理体制的束缚。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用民主的方式推进改革。当前,公开推荐等一些民主方式,已经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以人为本的经验。
“所以,我们要继续加大宣传,使人才“以用为本”成为社会共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只有这样才,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会更受欢迎。”
创新选用人才机制 核心是提高公信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我党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对于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来说,尤其是如此,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在干部选拔、干部教育、干部管理和干部监督等方面也面临着这“四个挑战”。
应对这“四大挑战”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深化改革。吴江表示,在用人机制创新方面,最主要是要有针对性。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创新的核心与关键是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根本性的大问题,需要我们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等各个方面付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具体说来,要创新选人用人制度,需要在提名、推荐、考察、群众参与、公开选拔等各个环节上有所作为。
此外,吴江表示,要关注青年人才发展。青年是未来、是希望,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切实解决好青年人才的成长、就业、创业问题,形成一个引导、激励青年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氛围。
首先,要形成青年人才发展的创新机制。人才发展有规律,支持青年人发展,需要我们尊重规律,搭平台,创条件,推动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其次、对青年人要注意教育引导。引导青年人自觉把个人的价值同国家发展、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在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事业当中建功立业。青年人可塑性强,对青年才俊的教育引导,要有政策的支持,还要有价值取向的引导。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树立典型、宣传典型,而且要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来树立典型,要倾听青年人的呼声,形成一个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说的关爱、关心、关注、鼓励青年成长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