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毛主席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说只要我们把“种子”播在“土地”上,便会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领导干部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本,把根须牢牢地扎在基层这广袤的“土地”中,才能获取充分的营养。
如今很多党员干部非常乐于接接“地气”,他们不摆架子、不做样子、不甩脸子,带着浓厚的感情,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屁股”与群众坐到了一块儿,心与群众想到了一块儿,话与群众说到了一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依,鱼水情深,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像山东寿光县委老书记王伯祥在任时,扑下身子、一门心思为百姓谋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离开这个岗位已经18年了,当地群众依然滔滔不绝地数说他在位时办的种种好事,实在令人赞叹!前不久在任上悄然离世的安徽省凤阳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也是这样一位长接“地气”的好干部。作为一名基层农村党员干部,他殚精竭虑为村民谋利益、干实事,年仅46岁就过早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这样一心为民惠民的好干部,群众怎舍得他离开?小岗村群众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冒着隆冬的凛冽朔风为他送行,并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小岗村公墓中,让他安眠在小岗村的土地上,永远关注这里的发展和繁荣。
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已不愿去接“地气”了。他们热衷于当官做老爷,严重脱离群众,与群众身隔远了,心也离远了,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什么了。他们浮在上面,忙于开会、讲话、发文件,难得到群众中去接接“地气”。偶尔下到基层,则是随从一大片,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下午往回返,做做样子而已。而缺了“地气”,不少决策与实践,往往急功近利、不合实际,损害了群众利益。这是不容忽视的。不接“地气”,必长“官气”。有的同志要么足不出户,忙于会议文电,沉湎于迎来送往;要么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轮下生风、脚下生锈。他们就像生在池塘中的漂浮物,难以定根,像长在小碟里的绿豆芽,不能结果。时间一长,自然就离基层远了,与群众疏了,对基层的问题若明若暗,对群众的情况模模糊糊。于是,指导基层时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主意多,凭主观意志、过时经验作决策;服务群众时缺位失位,不知群众冷热,不明群众需求,不管群众感受。
孔繁森说:“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接“地气”说到底就是要有“办公室在基层”的追求和境界。如果心不在焉,身入心不入,那就只能“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不可能了解到基层的实情,培养出对群众的深情。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中间有“地气”。古希腊巨人安泰,其母亲是大地之神,只要身不离地,他就能从大地母亲身上不断吸取力量,所向无敌。如是,党员干部也应从群众这个“大地母亲”身上接接“地气”,千万别让自己飘飘然离开“大地”。
|
|